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临床上多见于
2022/10/18 来源:不详导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以骨密度降低,骨骼的脆性增加继而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的大背景下,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用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临床方案则显得极为关键。
01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性骨病,临床上骨折及其并发症致死致残率较高
1、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病,以骨量降低、易于骨折为特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好发部位为椎体、髋部、骨盆等,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骨质疏松患者多年老体弱,骨折及其并发症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则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症患者较常人易于发生骨折,骨折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社会家庭负担十分严重,因此早期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存在着副作用较大、费用较为昂贵以及患者依从性难以保证等不足,而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可以从整体理念及辨证论治出发,对其防治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症在古代文献中并无明确病名的记载,但依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大致同“骨痿”“骨枯”相似,其根本病机还是肾虚为主,涉及肝、脾二脏。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以兼顾脏腑,调整阴阳,以“肾主骨”理论为先导的相关补肾中药及复方逐渐显现出其治疗的优势。
2、病因病机
若肾中精气不足,则筋脉失于温养,导致“骨痿”发生,以至疼痛。肝气失于疏泄、肝血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肾精亏虚,则筋枯髓竭,最终筋骨微弱无用而发为“骨痿”,即骨质疏松症。
脾气亏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滋养肾精,筋骨失于濡润;反之,肾中精气虚衰,温煦不足,也可致使脾运失健,筋骨不养而“骨痿”形成。寒瘀之邪痹阻于经脉也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辨证分型
肾阴虚者除腰背痛及易于骨折外,常伴有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等。青少年期髋部及足部出现隐痛,逐渐行走困难,下肢易于发生骨折,身高变矮,跛行。成人期多见腰背痛为主,脊椎压缩性骨折,日久脊椎缩短等。
02了解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式,还需科学服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
1、单味中药治疗
常见的淫羊藿、杜仲、巴戟天、骨碎补、续断、蛇床子等单味中药多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且疗效显著。淫羊藿味甘、辛,性温,归肝肾二经。其水提物及总体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改善骨代谢,调节体内激素与促进蛋白合成等机制产生作用。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同时,杜仲提取物也能够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肾、肝二经,具有益肝补肾、活血疗伤之功效。续断性微温,味甘、苦、辛,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漏安胎等功效。现代研究显示续断萃取物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蛇床子性温,味苦辛,归肾经,具有温肾阳、驱风杀虫的功效。
2、中药复方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药物多以温补肝肾、健脾益胃、活血化瘀功效为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观察龟鹿二仙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发现服用龟鹿二仙汤后患者骨密度明显增加,患处疼痛明显减轻。
仙灵骨葆胶囊可以改善骨密度,提升血钙、磷浓度,且安全性良好。运用补肾健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现补肾健脾汤可以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轻疼痛症状。用温阳补肾汤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服用温阳补肾汤组患者疼痛积分及生化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3、针灸疗法治疗
针灸疗法历史悠久,对内外科疾患疗效良好且富有中医特色。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及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推崇,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物理疗法而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