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振兴锦屏以党建引领聚力乡村

2024/12/18 来源:不详

雷屯村的朱氏宗祠白色外立面的农家小楼、古朴典雅的大明楼、建筑风格独特的朱氏宗祠、碧水环绕的绿色沙洲、河岸边茂密的李子林……走进黔东南州锦屏县亮江河畔的雷屯村,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赏心悦目,俨然就是一座独特的“山地园林”。“吃烧烤、摘李子、划划船……这两年,来村里玩的人多了,我们做点小生意,收入还可以。”说起现在的生活,雷屯村村民朱敏敏笑得合不拢嘴。见到这番场景,锦屏县副县长、雷屯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如灿不禁感叹:“一年前,雷屯可不是这番模样。”雷屯村旁的亮江沙洲雷屯村地势平坦,是明朝军队屯田戍守之地,至今保留着大明楼、丁字街、将军渡等古迹。该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村庄和远近闻名的蔬菜村。但杂乱的居民楼、失修的古迹、交错的电线、随处可见的垃圾等,一度降低了这个小村的“品位”和“格调”。转机出现在年。当年,雷屯被列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雷屯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步道建设、污水处理、公厕建设、供水管网建设等22个项目中。项目完工,雷屯蜕变。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到雷屯村参观“改造后的雷屯更美了,保留了村庄风貌、形态、肌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但如何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这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田如灿说。村党支部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提出了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打造“千年雷屯、梦中水乡”特色田园乡村的规划定位,同时重点打造特色蔬菜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两大主导产业。数据显示: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目前,该村的高端民宿、露营基地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乡村振兴任务繁重,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谈起雷屯蜕变,锦屏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刘正明一语道破。为强有力推进雷屯省级示范试点建设,锦屏县委对雷屯领导班子进行“高配”。“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精诚合作、共同破题解题,真正做到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坚强堡垒,这是雷屯大蜕变、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刘正明认为。何止一个雷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锦屏广大农村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在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或许仅仅只有一个雷屯!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发展走势,才能有特色、不折腾、可持续。镜头转换到锦屏县三江镇令冲村。该村位于一个山坳里,平地少林地多,与雷屯村比发展条件相对较差。怎么振兴、怎么发展?三江镇党委意识到,必须要有个坚强的“主心骨”,还要有一个能干的“领头雁”。龙家文向记者介绍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情况30来岁的当地年轻人龙家文进入了镇党委视野。龙家文曾长期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工程承接等工作,年收入达余万元,是令冲村在外乡贤之一。在党委和村“两委”的多方动员鼓励下,龙家文毅然放弃高薪,回到令冲村。“说实话,接工程收入高,比在村里干简单,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富不叫富,看到村民一天天富起来,那种获得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回村以来,在龙家文带领下,当地集中发展坡头林下经济,种植山油茶亩、淫羊藿亩。同时养殖甲鱼亩、种植莲子80余亩、养殖稻鱼亩,形成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产业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余万元。龙家文还结合自己的本行和当地实际,组建了贵州令冲建筑劳务公司,目前已经承接乡村振兴余万元的建设项目和余万元的“国储林项目”,让广大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两委’干部选配,有了这些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整个令冲村的变化显而易见。”三江镇党委书记龙梅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选好、用好村干部,真正建强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保障。远眺平敖村村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治理上,锦屏自古有着良好传统,创造了特色经验。平略镇平敖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没有出现一位因违法犯罪被判刑的村民。其原因就是这里吸取锦屏文书“契约精神”精华,集聚传统家风家训,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在平敖村,有一份签订于乾隆五十九年()的契约文书。平略镇党委书记卢秋米介绍,这份文书中记载的“举债修桥”“卖山修桥”的故事被重新解读并书写刊刻在石碑上,诚信文化从中得到了生动再现。而今的平敖村,各家族把“家风”牌挂在大门前,既是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同时也是接受人们的监督。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锦屏大力推广农村“传统文化治理”模式,以家风家训建设为抓手,通过大力弘扬锦屏文书中“生态、法治、诚信、和谐”等传统文化精神,革除了陈规陋习、转变了乡风民风,走出了一条符合锦屏发展历史和实际的乡村治理路子,开创了支部带领、干群共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构建了党建引领、上下贯通的基层治理体系。“实践经验再次雄辩地证明,办好农村的事情,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必须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乡村振兴美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刘正明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许邵庭编辑刘诗雅二审杨韬三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