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来时怀揣梦想,干时不忘
2022/12/18 来源:不详我叫石秦璋,是锦屏县固本乡高舟村第一书记,成长于邻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是地道的农民,从小就吃过农村的苦,感受过农活的累,我更能体恤农民的疾苦,对农村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是我驻村的初衷。年1月,我背着行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信心满满踏进了高舟村,准备全力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传递者”,做一名脱贫攻坚战场上“实打实”的“尖兵”。
石秦璋与工作队员一起清扫入村公路
我帮扶的高舟村位于锦屏县固本乡西北的青山界南面支脉山岭上,海拔米,距离县城64余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贫困户71户、人,非贫困户55户、人。年贫困发生率60.89%,属于深度贫困村,年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
在高舟村的两年多里,承载着我满满的回忆,凝聚着我浓浓的情愫,我披星戴月的奔波,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搞宣传、做调解......村里每个咔咔角角都有我驻足的身影。盛夏,我顶着烈日与村民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中药材除草;寒冬,我与村民一起在冰天雪地里破冰植苗;雨天,我冒雨与村民齐头并进在田间地头干着不停歇。脚下沾满泥土,身上满是汗味,常被村民笑称不像一名干部。
石秦璋入户对村民宣传政策
用心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实干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村里哪家田几亩,人几口,在哪务工,收入多少,房子如何等每问道,我都会如数家珍般讲得一清二楚,甚至比本村人还了解村内各家各户的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产业转型的精神,我通过多方走访调研,了解村民意愿,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中药材“康养之乡”,积极与乡产业发展负责人对接村产业发展的各项事宜和步骤。从合作社成立初期的策划、宣传、组织、材料汇编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力亲为。年6月,经过精心策划、认真筹备村合作社挂牌了,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有序运作。
收剪吴茱萸果实
那段时日里,我带领驻村工作队,上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产业发展和土地流转,年10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协调、筹措启动资金10万元,流转荒废闲置土地亩,年春如期完成村级合作社亩吴茱萸的连片种植。今年是种植吴茱萸的第二年,已初见成效,收获吴茱萸鲜果斤,以每斤10元的价格出售给固本乡中药材交易中心,收入3.5万元。年锦屏县飞地富民有限公司拟在高舟村发展杉木林下套种中药材淫羊藿、黄精项目,为发展“造血式”产业,给群众脱贫注“活水”,我积极组织协调土地,组织群众早出晚归打造基地,今年3月林下套种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淫羊藿和黄精种植亩。在我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下,仅两年时间,高舟村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最大的示范村之一。
石秦璋在田间教村民中药材田间管理经验
产业有门路,致富有出路。目前,高舟村产业发展实现整村71户贫困户全覆盖,户村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足不出户有业可就,解决在家闲置劳力就业问题,为贫困群众增收45万元。产业发展让群众“钱袋子”鼓了起来,奔小康的信心更充足,脱贫攻坚成效也得到了持续巩固,为乡村振兴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多的扶贫路上,我用深深浅浅的脚印丈量过村里的每寸土地,我用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下与群众心灵碰撞的每个瞬间。我来时怀揣梦想,干时不忘初心,这就是我的扶贫故事。
石秦璋,锦屏县固本乡高舟村第一书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运镇整理
编辑顾航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