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疗疏调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体
2023/8/7 来源:不详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增加,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散见于“郁证”、“脏躁”、“梅核气”、“不寐”、“健忘”等范畴,中医认为主要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渐致五脏气机不和而引起一类复杂病症。情志七情为因:情志七情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张璐《张氏医通》言:“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受病;……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能致病。”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谓:“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五脏所伤为机:七情所伤是抑郁症发病的外在病因,大量长期、不良、反复的情志因素刺激机体,当其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损伤内部脏腑而发病。情志过极则直接损伤人体脏气,脏气受损则反向影响人体的精神活动,《灵枢·本脏》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动于内,情表现于外;并明确提出人的喜、怒、忧、恐、悲的变化是五脏功能的表现。《素问》开篇即言动作行为异常成因与精神、魂魄、志意相关,并以五行学说将其与五脏联系起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这些都说明郁证的发生与五脏密不可分,郁证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有医家提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的理论,指出七情内伤是引起肝郁的主要因素;清·何梦瑶《医碥》曰:“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肝为刚脏,喜调达,恶抑郁,主疏泄、情志及气机的升降;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总之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
国医大师张震老师根据60余年之临床诊疗实践经验体会,认识到疏调人体气机必须以疏利肝气与调护脾肾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为基础,同时兼顾其他有关并发证候而统筹处治,并非单纯之疏肝理气解郁所能圆满实现治疗之目的。因此提出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既可促进肝之疏泄条达功能,又能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肾脾气机,再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其他必要之治法,选用针对性药物组成方剂灵活施治。学生应用张老的疏调解郁汤治疗一例抑郁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病案分析如下:
李某,女,17岁,无业,年7月29日初诊。
家长代诉患者近2年来情绪不稳,时而低落易哭,时而烦躁易怒,白天嗜睡,夜间难眠,医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口服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周前患者精神差,出现幻听幻视,不与家人交流,来诊时患者低头不语,询问患者病史仅点头摇头,面部痤疮、披头散发,饮食欠佳,小便正常,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既往病史无特殊。
予疏调解郁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滇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
丹参10g,川芎10g,炒枳实10g
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
山药15g,淫羊藿15g,薄荷6g
刺蒺藜15g,石菖蒲15g,佛手10g
甘松5g,柏子仁15g。
3剂,水煎服,每日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年8月4日二诊,询问病情,患者自诉上述症状无改善,但家长诉患者在家能与家人交流,纳食好,大便稍干,继守上方口服6剂;
年8月16日三诊,患者自诉情绪仍时而低落时而烦躁,幻听幻视减轻,面部痤疮减少,纳食好,睡眠改善,大便正常。病情好转,上方加玫瑰花15g,继续口服6剂;
年8月30日四诊,患者精神好,自诉情绪好转,已无幻听幻视,睡眠改善,大便溏,每日2次,面部痤疮明显消退,头发梳理整齐,继上方加神曲15g巩固治疗。
张震老师的疏调解郁汤中柴胡、白芍、枳实具有助气机之条畅与疏布,有缓解抑郁之作用,刺蒺藜可疏肝气之郁积,平抑肝阳之上亢,解心经之郁火,石菖蒲能开宣心窍肾窍、宁神益智,佛手疏调肝气,香附疏肝解郁,降肝逆、缓肝急,能使气行血畅,走而不守,通行三焦,是理气之要药,郁金芳香宣透,行气解郁,且善入气分行气导滞、活跃气机,仙灵脾温而不燥、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白术、丹参清心除烦,川芎、茯苓、山药、薄荷行肝气、平肝火,甘松解郁畅中,柏子仁养心安神,玫瑰花气味甘香、芳香袭人,能柔肝散郁、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可增强抗郁作用。本案通过畅达气机,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平和,肝脏功能协调,五志安和,则保持正常的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