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
2022/5/5 来源:不详中华中医药学会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通过调理体质也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更年期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痰湿质和气虚质是更年期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此外,也有学者发现更年期人群也多见于湿热质、气郁质和血瘀质。更年期主要体质包括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6种,以下将对后3种体质进行详细的阐述。
气虚质更年期患者的特点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痰湿质更年期患者的特点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阳虚质更年期患者的特点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肿胀、泄泻(哮喘、消化不良、浮肿、腹泻)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养生指导
气虚质更年期人群的中医养生指导
中药调养
气虚质多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胁肋胀闷、食欲缺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脉弱等特征,治法以健脾益气养肝为主,常用中药:党参、黄、白术、甘草、山药等。
党参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及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喘虚咳嗽,内热消渴。治脾虚气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可与白术、茯苓、炙甘草同用,以益气健脾;脾胃气虚兼气滞之食少便溏,胸脘痞闷,或吐泻,可与陈皮、白术、茯苓炙甘草同用,以益气健脾,行气化滞。党参性平和缓,不燥不腻,善补脾肺之气而养血生津,益气以生血。
黄芪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
[功效及作用]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汗盗汗,血虚萎黄,气虚水肿,内热消渴。
白术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及作用]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用于更年期脾胃虚弱患者所致的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与党参、甘草、枳实、陈皮、茯苓等同用。白术既能燥湿,又能利水,故可用于水湿内停之痰饮或水湿外溢之水肿。
甘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经、脾经、肺经、胃经。
[功效及作用]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痰少,热毒疮疡,药食中毒,脘腹急痛,四肢挛痛。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气血不足等症,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应用;对于心血不足、心阳不振之症,可与补血养阴及温通心阳药如地黄、麦冬、人参、桂枝等配合应用。本品有缓解挛急之功,常与芍药配伍,治腹中挛急之痛。
山药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
[功效及作用]补脾气、益脾阴;补肺气,益肺阴;补肾气,盖肾阴。治脾气虚弱,运化乏力,湿邪停聚所致四肢倦怠,沉重,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大便不实,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以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山药性平不燥,作用和缓,为一味平补肝脾的药品,故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应用。山药上能养肺止咳喘,中能补脾止泻带,下能补肾固精尿,为脾、肺、肾气阴双补之品。
膳食调养
择食原则及饮食宜忌
气虚质者,最关键就是要养气护气,多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气虚者应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而食物温热寒凉皆不要太显著,平性即可。气虚体质者正气受损,进而导致脾胃受伤,因此容易伤害肝。气虚质者,更应从养肝入手,多吃具有甜味的食物,如燕麦、糯米、黑米等,亦要多吃大枣、南瓜、桂圆等。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与气虚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饮食调养应当重点兼顾到这几个脏腑。比如,健脾利湿的食物有鲫鱼、泥鳅、平菇、赤小豆等。常用补脾胃虚证的食物有糯米、粳米、荞麦、栗子、白扁豆、山药南瓜猴头菇、大枣猪肉、乳鸽、鹑饴糖等。其中野猪肉、(有动物黄芪之称)可补五脏之虚。
气虚体质者需要扶助身体正气,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气虚容易伤害脾胃,导致食物的运化作用减弱,营养不易被吸收。因此在进补时,不仅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在补气的同时加入补血的食材,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常见气血双补的食物有榛子仁、牛肉、驴肉、黄鳝、章鱼、黄豆、花生、鲇鱼、鳜鱼等。
平补的目的在于扶助正气,故一切滞气之物都不宜食用,如白萝卜、肥肉等。生冷性凉食物容易伤害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加重气虚引起的脾胃虚弱,因此螃蟹、白萝卜、梨、西瓜、苦瓜等性寒凉之物不宜多食。辛辣之物容易浊津,津液不足,则致脾胃的运化作用减弱,不利于滋补。油腻厚味之物,油炸食品等,难以被人体消化,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不宜食用。
痰湿质更年期人群的中医养生指导
中药调养
痰湿质多见体态肥胖、右胁不适或胀闷、周身困重、口黏苔腻、大便黏滞不爽等特征,治法以健脾燥湿、祛痰化浊为主,常用中药: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泽泻、荷叶等。
膳食调养
择食原则及饮食宜忌
要想长生不老,饭吃七八成饱。痰湿体质的人,脾胃运化能力弱,胃口好,但是消化不了。因此,一定要少吃,不要吃撑。一定要吃早餐,一定不要吃夜宵。早餐是改善痰湿体质的第一步,如果常吃夜宵,会伤阳气,并促生痰湿体质。
中医认为,人由于中气不足、脾虚不运的缘故,导致水湿未得到及时排泄,长期停留在体内,即为“痰”这是形成痰湿体质的根本原因。痰湿体质者体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因此,痰湿质者应多食化痰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萝卜、西红柿、茼蒿、苹果等。还应常吃性温平味淡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
痰湿体质者的脾胃已经受到伤害,因此平时要多食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淮山药、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香菇、鲫鱼等。
夏天吃一点儿生姜,可振奋脾胃,还能帮助气血外达,正好应着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但是立秋以后,姜要少吃,甚至不吃。夏天的晚上不要吃姜,因为晚上就像秋冬阳气要潜藏一样,吃姜后气血外发,反而睡不好觉了。
痰湿体质者应少吃寒凉的东西,夏天不能贪凉饮冷,不能吃冰饮料、冰淇淋和冰箱里拿出来的冷菜。肥胖之人脾胃多有问题,若再吃寒凉的食物,脾胃进一步损伤,当然就更胖了。
痰湿体质者应该少吃酸性及肥甘厚腻的东西。中医认为“酸甘化阴”,阴就是津液,痰湿体质本来就是津液多,再吃一些酸性和甜的东西,痰湿会更加严重,比如山楂。痰湿重者吃多了山楂,不仅不能降血脂,反而还会伤脾胃,加重痰湿。痰湿体质者要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甜能生湿。因此,痰湿体质者忌吃或少吃的食物有李子、石榴、柿子、大枣、柚子、枇杷、甲鱼等。
酒虽然不肥甘厚腻,但却有助湿生热的作用,热则损脾伤肝,肝气受损,脾胃同样会受伤。因此,痰湿者不宜饮酒。
阳虚质更年期人群的中医养生指导
中药调养
阳虚质多见肝区不适、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治法以益气健脾,补肾温阳为主,常用中药:鹿茸、杜仲、川续断、肉苁蓉、淫羊藿、制狗脊等。
膳食调养
择食原则及饮食宜忌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怕冷是因为“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女性怕冷多属于阳虚体质,对低温的耐受力比较差。一旦寒气袭人体内,就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女性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在调体时,以补肾温阳,益火之源为主,益气固表为辅。补肾温阳,益火之源:肾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用温阳益火的方法,恢复肾脏阳气,消退阴寒。益气固表:通过调补脾、肺之气,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御外邪能力;通过养血使人体气血充足,消除已侵人人体内的风邪。建议选择具有温阳、益气作用的饮食来进行调理。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故云:“肾阳为根,脾阳为继”。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寒冷季节,很多女性便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更重。如果在饮食上选用一些补气、养血、活血的食物摄入,则可使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能有效地改善畏寒现象。阳虚质者,平时应少食生冷黏腻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常用的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填髓,强壮体质。
缺铁性贫血的女性容易怕冷,因此应多食一些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蛋黄、驴肉、猪肝、牛肾、羊舌、黄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人体的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而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生产”,碘却得靠外界补充。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菠菜、鱼虾等食物含丰富,不妨选择食用。
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寒冷的适应能力。
医学研究表明,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尤其是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多食用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低温使肌酸在人体尿液中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谢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谢都需要甲基,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来提供。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籽、叶类蔬菜等。狗肉、羊肉、牛肉、獐肉、公鸡肉、鸭肉、鹌鹑肉、鲫鱼肉、章鱼肉、草鱼肉的御寒效果为最佳,它们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产热量多,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之功效。另外胡萝卜、山芋、青菜、白花葱豆等根茎类。
来源:中医护理学基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