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2023/2/17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胡亮平甘文武
从发展农家乐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从中华鲟试水养殖到成为冷水鱼基地,从生态保护到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贵州江口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引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完善机制构建绿色治理体系
9月20日,德旺乡坝梅村脱贫户田双洪一大早就逐户宣传森林防火工作,接着他又来到田间地头叮嘱村民不乱烧田埂土埂。
今年是田双洪当护林员的第五个年头,每天都要到网格责任区域例行检查。从担任护林员来,田双洪的网格护林区域华口尖组从未发生过火灾。
为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该县健全护林防林体系,连续3年聘用生态护林员名,构建“网格化”护林机制效果日益突出,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护林员工资)万元,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从卖树卖鱼卖野生动物到卖风景,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从而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江口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制定了《江口县全面推进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及5项配套制度和林长制县级林长名录。落实县级林长17名,乡镇级林长名,村级林长名,责任区域覆盖全县。
年12月28日,江口县人民法院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梵净山及周边环境保护有了守护神,为开展巡回审判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供保障。
江口县以创建省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为抓手,大力探索和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保护,以生态监测、植被保护、山体整治、湿地修复等重点,深入推进梵净山自然遗产地勘界工程、太平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为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太平镇快场村首创设立了“垃圾兑换超市”,并在全县推广。
绿色引领产业兴旺腰包鼓起来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江口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冷水鱼实现裂变式发展,中药材发展全面开花,生态茶转型发展,全县绿色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特别适宜发展种植中药材。”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江口基地负责人道出选择落户江口的初衷。
年,何坝村淫羊藿种植基地建设生产,今年8月,亩基地第一批淫羊藿收割,亩产达斤,亩产值1万余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除了务工收入外,还有土地流转资金,日子越来越好过。”何坝村村民田芳算了一笔账,家里流转了7亩土地给公司发展中药材,每年土地流转资金收入元。公司聘请她到淫羊藿基地当管理,负责组织人员务工,每月工资可以拿到0元。
好的生态资源孕育一批绿色产业。江口有的地方水温在20度以内,这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优越条件,冷水鱼产业呈裂变式发展。
年,他辞掉跑运输工作筹集资金来到民和镇坪槐村,累计投入万元发展12亩冷水鱼养殖,第二年冷水鱼产量就达到了10万斤,成为第一批尝到养殖冷水鱼甜头的人。
看中江口的生态环境,先后引进一大批客商纷纷落户江口发展冷水鱼养殖等绿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冷水鱼产业龙头企业共4家,规模养殖场达到15家,年,全县冷水鱼养殖面积达亩,产量吨,产值1.5亿元。
壮大绿色产业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走进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九龙山国储林示范点,工人们正在对现有林木进行改培,每天都可获得80到元不等的工资。他们大多数年龄在50岁至65岁之间,在家门口还能实现就业增收。
这还得益于江口县国有储备林项目的实施,让农户通过合作社以撂荒地、闲置坡地和闲置林地入股,不仅有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固定分红,还能在基地里就近务工,有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
“目前已建成12万多亩国储林项目,每年可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务工增收余万元。”江口县飞龙公司总经理黄建国介绍,项目经营期30年内,入股农户经还可获得净利润7.6亿元分红。
山上种植中药材、生态茶,大力发展国储林,山下种植蔬菜和养殖鱼、虾,大力发展坝区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迅猛;以梵净山旅游为核心,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喜人。
江口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绿水青山”成为了江口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绿水青山在这里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完善基础设施旅游产业百花齐放
十年前,寨沙侗寨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们有的靠外出务工谋生,有的靠在梵净山抬滑竿出卖苦力养家糊口,有的靠低保维持生计。
如今,在梵净山脚下的太平镇寨沙侗寨,外乡来江发展的杨旺、吴秋月正在和侗族的阿哥阿妹们排练侗家节目,为接下来的侗族歌堂表演做准备,侗族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动听的声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拍照留影。按照每名游客50元的门票收入计算,一天三场表演下来,他们的侗族歌堂就可创收0元左右,加上自己经营的2家民宿收入,每月净利润就可以达到2万多元,生意可谓是做得风生水起。
同样,家住太平镇梵净山村的杨爱花,也因为梵净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十年前的外出务工,到6年前的附近餐馆打工养家,到现在的梵间民宿老板,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也成了当地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十年来,江口县围绕“梵净江口.养心天堂”品牌定位,立足梵净山旅游资源优势,紧扣“保护区内做减法,保护区外做加法”“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的保护、管理思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随着一批重点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县内各景区景点旅游设施日渐完善、规划布局日趋合理,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各类农家乐、乡村旅馆、酒店民宿、旅游商店、娱乐项目方兴未艾。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人员1.5万余人,有民宿客栈多家,间接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