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很常见,但不是小事,其中的危害要
2022/9/24 来源:不详都说月经是女性身体的晴雨表,好的坏的都能从月经反映出来。当月经的经色、经质、经量、经期、周期发生紊乱,伴随月经出现了不适症状,这些都提醒可能是月经不调。但凡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会遇到月经不调的情况。
月经不调带来的诸多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也可能面临难孕不孕等困扰。
医院妇科主任徐珉在做客家庭医生在线直播间时指出,长期的月经不调不仅是生活不便如此简单,要警惕是疾病对月经带来的影响,建议患者应及早检查及早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和调理月经不调方面优势显著。
徐珉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生殖医学科
擅长疾病:月经病、不孕症、辅助生育技术、遗传与优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疼痛、擅长妇科B超诊断技术,尤其是对于生殖内分泌方面的B超诊断技术。
怎么才算是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有什么危害?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月经是12-14岁初潮,基本21-35天算是一次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3-7天,经量在30-80毫升左右,轻度的下腹胀痛、酸软,经血带血块等也实属正常。”徐珉介绍说,但总有部分女性的月经不按常理出牌,出现月经提前或推迟7天以上甚至长达数月,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月经突然戛然而止或卷土重来等诸多月经问题,这些皆可统称为月经病。
月经不调虽然常见,但并非是正常的现象,会对女性会带来诸多危害。
首先,患者容易因月经不调而产生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其次,如果是月经量过多、崩漏可导致严重的贫血,甚至昏厥、失血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再者,月经不调会影响性生活,由于持续性的不排卵也可能引起闭经,影响生育及家庭幸福。更为严重时,更年期女性月经失调、持续出血,也有潜在的子宫内膜癌风险。
之所以会出现月经不调,还是要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说起。徐珉指出,当下丘脑分泌催乳素过高时,会引起高催乳性的月经失调、月经过少或闭经;当垂体功能不足,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较低,低促性腺激素容易引起月经失调,发生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当垂体分泌的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过高时,也可能造成高促性腺素闭经,即卵巢功能的早衰。
“中医认为,脾虚可引起月经失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据中州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月经来源本源,若脾气虚,统摄不足,不能统摄血液,有可能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或崩漏的情况。若脾虚血少,化缘不足,充润血虚,血不能按时满盈,出现月经过少,月经后期或闭经。”徐珉如是说。
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口服或艾灸皆良方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常用补肾的调周法,会顺应月经的周期来用药干预。
徐珉详细介绍,“从月经期开始,顺应经血排出,用活血祛瘀通经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益母草、牛膝;月经干净后属于卵泡期,是中医认为肾阴逐渐增长的过程,以滋补肾阴、滋养卵泡为主,包括女贞子、旱莲草、熟地、淮山等滋补肾阴药物;到排卵期卵泡逐渐成熟,要破裂排出来,用温阳通络活血的药物如柴胡、淫羊藿、巴戟、丹参;黄体期即是养黄体的阶段,也是黄体支持的阶段,此时受孕有一定的保胎的作用,以平补肝、脾、肾为主,可用寿胎丸加减。”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也有其他特色疗法。如应用艾灸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调理月经不调。艾属于温热的中药材,适用于阴寒内盛、寒凝气滞,以寒为主或阳虚为主的患者,使用艾灸前最好请医生辩证体质。
临床上月经过少的患者,艾灸血海穴、三阴交、足三里,有补肾、益气、温经、活血的作用。月经过多或经期过长的患者,可艾灸大敦穴、隐白穴、断红穴调经止血。如果是痛经的患者,经前或经期艾灸关元、气海、三阴交可达到温经止痛的作用。
使用中药材来泡脚也可以辅佐调理月经。医生根据体质辩证开取中药,将中药渣煮后加水稀释即可拿来泡脚。对于月经过少者、虚寒体质者,可添加艾叶、吴茱萸、干姜,起到温经活血通络功效;气血亏虚者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杜仲;虚性疼痛者可加乌药、肉桂、丁香等;气滞血瘀者可用玫瑰花、红花、丁香。
中医调理月经不调多久能好?
中医药治疗疾病时讲究辨证论治,也更注重全身系统性地调理,这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并非“药到”马上就能“病除”。
徐珉强调,月经不调是慢性病,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失调是伴随女性一生的生理状况。如果有月经失调的情况要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