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所有人都适合吗中医专家警示别盲目
2022/9/15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来源:吉报调查」
秋冬进补所有人都适合吗?《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身体机能低下,中医学强调只有出现虚证才用补法,不是虚证不用补法。
也就是说,秋冬进补是针对虚证人群或者虚实夹杂证人群的,单纯实证人群不适合。
所以秋冬进补的对象,一般是体质虚弱者,过劳透支者,或大病初愈、手术后气血亏损者。
怎么初步判断需不需要进补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1.平和质
体态均匀健壮,性格开朗随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强,对气候冷热变化能够适应。
2.气虚质(瘦或胖乏力型)
形体消瘦或偏胖,风、冷、热都怕,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沉。若患病则气短懒言、咳喘无力、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
3.阳虚质(体胖怕冷型)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咳喘心悸、大便溏泻、夜尿频多等。
4.阴虚质(体瘦怕热型)
消瘦、面色红、口燥咽干、心中易烦、性情较急躁、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5.痰湿质(体肥痰多型)
体质特点: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若病则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等。
6.湿热质(体胖怕热型)
长期饮酒容易形成此类体质,表现为偏胖,油垢满面,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出现湿热,对湿热天气难以适应。
7.瘀血质(体瘦肤暗型)
面色及皮肤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口唇青紫。瘦人占多数。
8.气郁质(敏感多疑型)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头痛眩晕。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
9.特禀质(先天生理缺陷型)
多有哮喘、荨麻疹、花粉症、药物过敏、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过敏反应或生理缺陷,许多为遗传疾病。
这九种体质并非都需要进补,其中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四种体质属实性体质,非但不需进补,还需要一定的通泻。
而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三种体质属虚性体质,需要进补,其中气虚质及阳虚质属于寒性体质,俗称“寒底”,阴虚质属于热性体质,俗称“热底”。
虚性体质怎么进补?
气虚质
常用甘温或甘平的药物以补益脏腑之气,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灵芝、黄精、当归等。
药膳推荐参芪花生煲猪脚。
材料:猪蹄1只,带衣花生5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料酒、盐适量。
做法:猪蹄去毛开水氽烫,洗净切块,花生洗净,再将党参、黄芪、料酒、水一起放入锅中煮烂即可。
功效:补肺健脾、益气养血、美容养颜。适宜人群:此药膳老少皆宜,尤其适用于爱美的女性,对产后乳汁不足者,还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的功效。注意事项:老年人脾胃消化功能差,适量吃点就行,不宜多食。
阳虚质
常用甘温、辛热的药品温补阳气,如附子、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等。根据阴阳互补理论,温阳的同时可适量加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山药。
药膳推荐生姜当归羊肉汤。
材料:羊肉克,当归30克,生姜60克,精盐少许。
做法:1.羊肉洗净,切成小块。2.烧一锅水,水开之后把羊肉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把血水焯掉,然后把羊肉捞出来,沥干水分,再倒进砂锅里。3.加入当归、生姜,倒入清水,清水一定要多一些,大约是肉的2倍。盖上盖子,上火煮,先用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再煮大约两个小时。4.煮好之后加入适量的盐,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补虚。生姜当归羊肉汤相传是汉代张仲景传下来的方子,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
阴虚质
常用甘寒质润的药物补阴、滋液、润燥,如地黄、沙参、山药、麦冬、天冬、桑葚、女贞子、墨旱莲、石斛、玉竹、龟甲胶、阿胶等。
药膳推荐沙参玉竹瘦肉汤。
材料:猪腱肉克,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麦冬30克,蜜枣15克,盐适量。
做法:1.将猪腱肉洗净,切成块。2.放冷水中煮开,捞出冲净沥干。3.北沙参洗净折成小段,玉竹、麦冬洗净。4.汤锅内加水,将所有汤料投进去。5.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6.煲1.5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心安神、滋阴润燥、生津养肤的功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可改善面部黑斑,和悦容颜。
九种体质,除平和质外,其它八种可混合存在,即所谓的复合型。如湿与阳虚混合存在时,常被称为阳虚水泛。火热型与阴虚同时存在时,常被称为阴虚火旺。
这些虚实夹杂的复合体质,如何进补还需咨询专业医师。
膏方进补
此外,进补除了药膳,还有膏方。
中医膏方是一种兼具治疗与预防作用的中成药,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辅料制成的半流质状制剂,是中药八种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膏方的配方动静结合,通补相兼,膏方选药,因人制宜,施以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使脏腑恢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进补方法,可以求得“血脉相通,病不得生”之效。
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要按需进补,切勿滥补。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庄庄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