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虚证的补虚药

2024/7/30 来源:不详

以提高抵抗疾病能力为目的,具有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机体虚弱证候、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功效,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为补益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鹿茸、杜仲、党参、北沙参、天冬、麦冬、冬虫夏草、杜仲、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续断、肉苁蓉、山药、龙眼肉、蜂蜜、阿胶、何首乌、大枣、枸杞子、黄精、百合、桑葚、龟甲、鳖甲、补骨脂、益智仁、韭菜子等。一、性能功效补虚药用于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各种虚证。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能振奋衰弱的机能,改善或消除机体衰弱之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能补充人体阴血之不足及体内被耗损的物质,改善和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症候。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二、适应范围补虚药具有补虚扶弱功效,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症。具体地讲,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此外,有的药物还分别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及收涩等作用,故又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主要适用病症有:1.气虚证脾气血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以及肺气虚质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血汗等;2.阳虚证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以及脾肾阳虚之泄泻、肺肾两虚之喘嗽等;3.血虚证心血虚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4.阴虚证肺阴虚之心烦不眠,以及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遗精滑精、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目干涩等。三、临床分类根据药物的药性和临床应用的不同,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补气药主攻补气以增强脏腑机能活动,主治气虚诸证;补阳药主攻温补人体之阳气,主治阳虚诸症;补血药主攻养血,兼能滋阴,主治血虚、阴血亏虚等症;补阴药主攻滋阴补液,兼能润燥,主治阴液亏虚诸症。四、配伍方法使用补虚药,首先应因证选药,必须根据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一般来说,气虚证主要选用补气药,阳虚证主要选用补阳药,血虚证主要选用补血药,阴虚证主要选用补阴药。其次,应考虑到人体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故临床治疗时常需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虚生化无力,可致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无所依,血虚亦可异致气虚,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气能生津,津能载气,气虚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津液大量亏耗,亦可异致气随津脱。热病不仅容易伤阴,而且“壮火食气”,以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亦常与补阴药同用。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亦属于阴的范畴;失血血虚可异致阴虚,阴津大量耗损又可异致津枯血燥,血虚与阴亏并呈之证颇为常见,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由生,无阳则阴无由长,故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情况,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则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补虚药在临床上除用于虚证以补虚扶弱外,还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或与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配伍应用以保护正气,顾护其虚。总之,人体气、血、阴、阳是相互关联的,在虚损不足之时,各种虚损也常互相影响。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若气阴两虚,宜补气药配补阴药同用;气血双亏,宜补气药配补血药并施;阴阳两虚,当并用补阳补阴药。五、使用注意事项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若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补虚药是以补虚扶弱为主要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以其偏性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如不恰当地依赖补虚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则可能会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异致新的病理变化。二要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盲目使用补虚药,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而且还有可能异致不良后果。如阴虚有热者误用温热的补阳药,会助热伤阴;阳虚有寒者误用寒凉的补阴药,会助寒伤阳。三是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使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四是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部分补虚药药性滋腻,不易消化,过用或用于脾运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功能,应掌握好用药分寸,或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五是补虚药如作汤剂,一般宜文火久煎,使药味尽出。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六、补虚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虚药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产生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物质代谢方面,补虚药能促进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调节脂质代谢,降血糖。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改善虚证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本类药还有延缓衰老、抗氧化、强心、升压、抗休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促进和改善造血功能、改善消化功能、抗应激及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